第(2/3)页 长公主急忙拿话岔开,说了一些家常话,见火候到了,这才冷不丁地插了句:“玉京城府尹一职,陛下可有人选?” 二姐来宫中,绝非找自己叙话喝茶。 元帝心知肚明,随口道:“二姐可有贤才推荐?” “陛下难道忘了,弘农杨家三公子杨韶华榜眼出身,在翰林做侍读学士已满三年----” 元帝沉吟道:“杨韶华出身名门,才学朕是知道。只是他缺乏历练,贸然放在玉京城府尹一职上,只怕不妥啊。” 长公主早就料到元帝会这么说。 其实。 她真正目的并非让杨韶华做玉京城府尹,而是举荐其做通判,刚才不过是故意这么说。 “陛下说的是!这些世家子弟入朝为官,不能只靠家族余荫。这样,让他先当玉京城通判,历练一番,观其后效如何?” 表面上看长公主似乎退了一步,实际上这才是她真实目的。 翰林学士不过是从六品,而玉京城通判则是正五品。 且掌管刑狱,威权极重。 绝非有名无实的侍读学士可比。 毕竟。 大华朝眼下并没有册立太子。 若侍读学士运气好,年少时陪着太子读书。等太子即位,还可以成为帝师! 只是,这等机缘可遇不可求。 元帝念及长公主推荐梅妃之恩,并未细想,袍袖一挥道:“准!” 长公主眉间露出一抹喜色,却生生压了下去。 “陛下,红叶寺的永新和尚佛经说得好,有空可以去听听。” 对于佛教,元帝并不提倡。 老姐常往红叶寺跑,没必要带上自己。 元帝支吾两声,不置可否。 长公主今日目的已达成,见好就收,闲话几句,就要告辞。 这时,元帝突然叫住她:“二姐可看过邸报?” 长公主不止看过,还逐字逐句读过。 九皇子曹弘一战拿下野牛山,毕其功于一役,给她留下很深印象。 此前众人寄予厚望的二皇子、八皇子,反倒相形失色。 “恭喜陛下,又得一皇家千里驹!”长公主拱手道。 “哦?” “二姐何出此言?” “妾身仔细看过邸报,这野牛山三面高台、一面峡谷,如此险要地形,九皇子一战拿下,足见其智勇双全。” “以后,此子必定成为我朝擎天之柱!” 长公主的话算是说到元帝心坎儿上。 太子之位,悬而未决。 就看诸位皇子中谁更有实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