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目标是彻底揭露其维护奴隶主统治、扼杀社会活力的反动本质。 任何断章取义、混淆视听,将矛头指向古代文化中合理成分的行为,都是歪曲运动方向,必须立即纠正!” “第二,破迷信,要破在要害处! 当前最大的迷信,就是对帝国主义的畏惧,对自力更生能力的怀疑。 各宣传单位,要立即组织文章,大力宣扬我们自己在极端困难下搞出的成绩、推进治碱的壮举,树立技术自信,破除这种精神上的‘奴性’!” “第三,严格划清界限! 我重申,对于一切爱国、愿意为新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必须坚持‘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 谁敢搞人身侮辱、变相体罚,谁敢冲击正常的生产和科研秩序,那就是破坏建设,我陈朝阳第一个追究他的责任!” 他最后斩钉截铁地定下了衡量标准:“运动成败,不靠嘴皮子,不靠大字报。 最终,就要用我们汉东省的经济建设成果来检验。 工业的产量、治碱的田亩、工厂的效率和产值,就是唯一的标尺。 谁要是搞乱了生产,导致技术停滞,那就是对党和人民犯罪,绝不姑息。” 这番不是“建议”而是“命令”的发言,彻底镇住了场子。 陈朝阳没有纠缠于意识形态的辩论,而是直接亮出了底线和红线,将个人政治生命与运动走向捆绑在了一起。 这破釜沉舟的姿态,瞬间击穿了周明光和孙亚军省长会议中维持的“暧昧”平衡。 在陈朝阳发言时,周明光看似闭目养神,手指却无意识地在光滑的茶杯壁上缓缓摩。 他脑中思绪飞转,权衡着利弊。 他欣赏陈朝阳这把利剑能劈开汉东沉寂的局面,但也忌惮其过于锋锐会伤及自身,更不愿在政治风向尚未完全明朗前,轻易踏进意识形态斗争的泥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