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有。” “您没问问?” “没有。” “嘿,我本来是可以考个状元的呀,”廷瑑长叹说,“就叫三哥的事搅黄了。” “你怎能怪我?”廷璐不悦地道。 “算啦,算啦,”紫桐插言道,“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不错了,管他高中低中!” 一餐饭还没吃完,家常话还正方兴未艾,忽听得门外一片筛锣声响,一伙街混混大叫大闹进了二门,前面两个吏部笔帖式高举着大红喜帖,笑喊着: “皇恩浩荡,张廷瑑老爷大喜啦!” 饭桌上的张廷瑑夫妇闻讯一齐跑了出来,后面是若霭若澄兄弟和全家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张廷玉夫妇三人走在最后,但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年廷瓒、廷玉、廷璐高中就是这么个喜庆劲儿。 廷瑑抢步上前看那喜帖儿,只见红底金粉鲜亮写着: 恭叩张老爷讳廷瑑高中殿试一甲第四名进士 张廷瑑开始一怔,再一喜,接着眼眸里闪过一丝儿不易觉察的遗憾。他没能高中状元、榜眼、探花,但毕竟是中了第四名。况且一甲第四名,按例是殿上胪传唱名的角儿,煞是出人头地,风光耀目的了。 “哪位是吏部来的堂官?”张廷瑑冷静下来,向来报喜的人群中问道。 两个笔帖式忙闪了出来,笑嘻嘻打了个千儿,迎着问安说道: “您老就是新贵人了?给您请安了。” “一甲头名是谁?” “回爷的话,状元是王文韶老爷……” “唔,前大学士王掞的儿子,输给他倒也不算太冤。好了好了,给他们赏银吧!”张廷瑑对他夫人喊了声,夫人早就把赏银带在身上了。吏部堂官和街混混得了多少不一的赏银,混混们一窝蜂出门了,一堂官却说: “老爷,刚才我们先去了老爷宅子,门人说老爷来了张宰相府,我们再赶到这里。大人要小的转告新贵人,明日一早去吏部报到。后天去保和殿胪传面圣,这是大事儿,不能耽搁。” “知道了,你们请回吧!” 虽然两个儿子没有喜报到,但张家最小的一个弟弟高中了,全家人还是喜气洋洋。回到花厅重新布酒,祝贺廷瑑在这届波谲云诡的科考殿试中终于夺魁。 张廷璐举酒祝弟说: “哥在康熙五十七年,取殿试一甲第二名,哥当主考没让弟得福反而染祸,弟还是高中了一甲第四名,足见弟的学问在哥之上,幸哉幸哉!” “哥要不出事,弟一定是状元!”廷瑑喝了廷璐敬的酒哈哈大笑。 张廷玉在一旁拈须微笑,他没想到皇上对此次恩科如此看重。试卷到他手上没两个时辰,就把黄榜定了下来。原说再过几天胪传面圣,也提前到了后天。大概急于要李绂、杨名时、田文镜等走马上任,才作如此决断吧。 隔日凌晨五鼓,由礼部司官引领,状元王文韶、榜眼尹继善、探花刘墨林居首,后面是张廷瑑等二百四十六名殿试一二三甲进士,从午门右掖门进大内,迤逦走过天街,朝太和殿走去。此时满天星暗,辰星如炷,曦光初露中,只见满宫廊庑檐角,吊着的一盏盏明黄宫灯,闪闪烁烁。一片银光似虚似幻,衬着高耸殿台,展翅飞檐,长长的队列脚步杂踏走过金水桥,如登仙界。进入太和门,抬头望去,只见远处巍巍矗立云霄的三大殿,在渐次泛出红霞的晨光中,金碧辉煌,令人眩目。通道品级山旁,御林军士一个个挺胸突肚腰悬佩剑,石甬石像般呆立着。从这些威严的皇家卫士们身边走过,这群新进的“贵人”们不觉都是一噤,连脚步都放轻了。还没登上三大殿月台,便已感受到九重天阙的皇家风范的威严。 礼部司官引领进士们来到保和殿前,便示意停下――这都是昨日反复交待过的,无须多说。进士们默默无言,瞪着灯烛辉煌的保和殿,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恩遇和荣宠,想念着十年寒窗苦读终于有了进身之阶,辉煌腾达之日,一个个感佩满怀,泪盈满眶。没过多久,便见礼部侍郎尤明堂从保和殿走了出来,走到众人面前南向立定,朗声说道: “奉圣旨!” 进士们将手一甩,马蹄袖打得一片山响,黑鸦鸦跪在地上齐声唱道: “万岁!万岁!万万岁!” 尤明堂款声说道:“奉圣旨,着由一甲第四名进士张廷瑑唱名胪传,觐见圣颜!” “扎!”张廷瑑从刘墨林身后爬将出来,朝保和殿叩了个头,双手接过尤明堂捧过来的名单,起身又向大殿一躬,这才转过头去高声唱名: “状元王文韶、榜眼尹继善、探花刘墨林……”念到他自己的名字时,嗓音有点发涩,但念过二三十姓名后,嗓音清脆豁亮,也就自然了。 这就是所谓殿前胪传,王文韶打头,领着榜眼、探花和后面唱了名的进士,鱼贯而入。在邢年指定的地方肃然跪了下去,当张廷瑑最后唱完第二百四十六名殿试一二三甲进士的最后一名,跟着进去,跪在刘墨林下首,已经花去小半日光景了。人人摒声静气等待着,已是浑身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子。 忽地,猛听殿上三声静鞭,接着鼓乐丝竹之声,细细而起。大太监李德全高声道: “万岁爷驾临了!” 新贵们这才恍然大悟,雍正皇帝压根儿不在宝座上。当然也没谁敢抬头看个究竟。斯时,雍正皇帝在乐声中徐步从龙门走了出来,后面亦步亦趋跟着怡亲王允祥、廉亲王允禩和上书房大臣张廷玉、马齐和国舅爷隆科多。雍正皇帝也许一夜没睡好,脸上有几分倦容,悄没声息径自上了设在殿中的须弥座。司礼的是十三爷允祥,见雍正向自己点了下头,便忙一躬身,站到御座前高声道: “雍正元年恩科进士胪唱已毕,各新中进士入跪聆万岁圣谕!” 又是一阵山呼海啸的“万岁”之声。 雍正抿了一口热**,润润嗓子,开始“圣谕”道: “你们都是读书人,响鼓不用重棰,好钢却也要多磨。昨夜朕详按了你们的履历,二百四十六名殿试一二三甲进士之中,出身寒微者占了多数,而士绅乡宦仅三十四名,恩荫贡生殿试取中的不过十三名,余下四十六名名省司道和六部九卿子弟,李绂取士尚属公道。”他端起杯子,双手下捧着却不喝,继续侃侃而言,“国家取士,三年一比,为的什么呢?为的是用你们这些人来辅佐朕协理朝政,或代朕绥抚地方,治理民事,体察民情。子曰‘学而优则仕’,你们已经是学子中的佼佼者。你们由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举人,而进士,靠的什么呢?靠文章、学识,今后你们做官,靠什么呢?朕送你们两个字。” 大殿中静极了,雍正顿了一下接着道: “这两个字是‘忠诚’。‘忠’就是要忠心事主,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口是心非,阳奉阴违。‘诚’就是要诚实做人,不能耍奸使巧,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你们看,这里站着一个张廷玉,他是前朝宰相张英的二公子。当年和你们一样,也都靠寒窗苦读才有进身之阶,他没靠父亲的荫庇,也曾听过先帝爷胪传圣训,如今又是朕的股肱心腹之臣,他靠的就是‘忠诚’二字!”雍正把目光移向张廷玉,颇有所感地接着说道: “廷玉,你数十年兢兢业业,勤公忠廉,像你先父文端公一样,有‘古大臣之风’,不容易!你宠辱不惊,此次科案风波中你的引辞,足见你以朝廷大局为重,忠贞不贰。朕今日就给他们立个楷模,记档――张廷玉着进一等候爵,赐紫禁城骑马,由其选子孙一名恩荫贡生,随皇子宗室陪读待选。” “万岁!”张廷玉做梦也没想过皇上突然说及自己,更想不到一下子给予这么多的赞誉封赏。忙提袍甩袖跪了下去叩头说道: “万岁如此荣宠,臣何以敢当――” 雍正手下一摆叫起道: “朕说了,要给这二百四十六名进士立个榜样,你当之无愧。至于张廷璐的事,也已查清,着他去江苏做学政,暂离京城也好。你不是又有一个弟弟,啊,叫张廷瑑吧,还是胪传唱名一甲第四名进士。文端公做过朕的师傅,家教有方,几个公子个个都中了进士。这些朕不去说了,张廷玉,你跪安吧!”说罢,含笑喝了口奶杯子里半凉的奶。 接下去,允祥高唱: “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