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下好了,我们出行安全了,也不怕担心天黑走夜路掉到湖里了。” “官府哪里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也不知我们交上去的税银弄去干什么?我们这里发生了水灾,旱灾,也不曾看见官府的银两,用来赈灾。官府怎可把银两用来修桥?” 再谈下去,人们就在这里感叹着时局的不稳,估计官府把府库的银子盘算来盘算去,把银两用在关键的地方,官府的人普遍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这一座桥没有垮塌就可以使用,百姓出行还可以将就,因此两地的官府都不愿过问此桥,谁过问谁掏银子,说来说去,还是不愿为老百姓掏银子。 “哎,当官不为民,不如回去卖红薯。”紫薇想破了头,也不知这一句经典的话出自哪一位县老爷的口里,这一句用在这里真是贴切不过。 卖桃子的农夫,站起来,冲着紫薇喊:“你说,怎么弄,我就来干。” 紫薇望着一群热血汉子,感叹万分,她沉吟了一会儿:“由于我们都是远道而来的,资金有限,算了一笔账,我出七万,还差四千两,如果凑齐四千两,我们就可以开工,赶在天黑之前,桥就可修好使用。” “姑娘,只要你发话我们就干,只剩四千两,好说,大家凑凑。求官不如求己,大家齐动手。干啊。” 中年汉子把担子往前面一推,把篓子上的盖子揭开,里面摆满了一个个红艳艳的桃子,他弯着腰每人一个桃子:“这一些桃子是我自家院子种的,今日将这些桃子分给大家,算是我献上一份爱心,尽一份责任。” 农夫带了一个好头,马上人们跟着吆喝起来了,人们群情激昂,个个愿意捐资修桥。 “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大家齐心协力为自己修桥。” “愿意出资一百两。” “我愿出四十两。” “二十两” “十两。” ……! 不等紫薇再多言,说一些客套和场面话,人们就已经纷纷的从袍袖里掏出来一百,四十两……银子,准备塞进捐款箱里。 百姓的善良深深的感动了紫薇,她心潮澎湃,望着一群日夜奔波、辛苦劳作,被太阳晒得黝黑的朴实的脸庞,心生感激。 一张张朴实的笑容在她眼睛晃动着,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一面,谁是最可爱的人,老百姓才是最可爱的人。 她灵机一动拿起笔,对着众人答道:“等等,把每一位捐款的人的名字报上来,我要贴在桥上,让人们记住你们。” 捐款箱很快被银子塞满了,张伯抱着捐款箱,驾着马车赶往店铺,重新购买绳子。有些银子不够,店铺老板听说他们是为了修桥而捐资买绳子,也十分慷慨,免去了一些银子,也算上自己的一份,尽心尽力为百姓做实事。 张伯大喜,买好了绳子,赶回来,大家七手八脚一起,将箱子从马车上卸下来,齐心协力把烂绳子扯掉,重新换上了新绳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