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给武媚上政治课-《重生大唐做可汗》


    第(2/3)页

    君王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为社会各阶层制定规则,主要约束底层民众。通过确立社会阶级,使底层民众成为地主阶级的奶牛,为地主阶级无私奉献。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地主阶级虽然人数较少,但是掌握了大部分权力,他们通过土地兼并实现财富的增值,通过控制社会的舆论导向权确立自己所作所为的正义性。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主导着社会舆论。在封建迷信的时代,地主阶级的选择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当地主阶级对皇帝失望透顶,纷纷走向皇帝的对立面,那这个王朝也就基本完蛋。而地主阶级选择了哪个潜力股,比如大魔法师刘秀、李二他爹李渊,那么这个潜力股就是“真龙天子”,并在如虎添翼的情况下创建新的王朝。

    而士绅阶层是游离在地主和农民阶级之外的人,但他们比商人的规模更大,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更大。如果说地主和农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两个齿轮,那么士绅就是齿轮间的润滑油。关于士绅的定义,简单说来就是有一定能力的人。正因为比底层民众更有能力,所以他们成为地主阶级拉拢的对象。统治阶级通过给予士绅一定的社会地位,使其充当地主阶级管理底层民众的“非在编人员”,他们收税、做讼师、搞教育,是地主阶级在底层的代言人。

    士绅阶层来源广泛,包括农民、商人以及落魄的地主阶级等。虽然不稳定,但是由于其分布较广,势必能够肩负起协助统治的重任。地主阶级通过“察举”、“孝廉”以及隋朝以后的“科举”,大力笼络士绅阶层,使其成为地主阶级的左膀右臂。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由于统治者长期实行愚民政策,那些真正的民众身在底层,信息闭塞,任人宰割,虽然人数最多,但是不可能有改朝换代,夺取天下的能力和野心。更多的时候,底层民众是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利用的对象,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的领袖基本都是地主士绅阶层,纯农民起义最后能成功的寥寥无几,就算上朱元璋也不是纯正的农民起义,他早就成为了地主阶级的代言人了。

    所以,在古代华夏,你想要成事,只要得到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的心,那也就足够了。毕竟在古代社会,有地位的他们才算是真正的“人民”。

    但李路想要的可不是做个地主阶级的代言人那么简单,穿越者嘛,不能改变历史走向,那还穿越个毛线?所以从一开始,李路就不打算依靠地主或者士绅这个阶层,要是靠着他们,也不过撑死了在建立一个李氏王朝罢了,顶多打个轮回,李路打算通过西征,在亚欧大陆这张大饼的西边建立一个近代化帝国,最后以泰山压顶之势君临中原,有这样的打算,您说李路还会走中原的老路?

    李路是个穿越者,偏偏又是穿越在了资产阶级连个胚胎影子都看不见的中古时代,他等不了资产阶级的自然演化了,所以他学习了毛熊的手段,在他治理的地盘,土地可不是私有的,百姓们有的只是使用权,那所有权是掌握在李路手中的,土地所有权被李路死死地握在手中,土地也就不是财富的象征了,所以在他治下,哪里有什么地主?

    李路这折下一根柳枝,在百姓的旁边写了大大的兵字,然后笑道,“媚娘,你不是奇怪,我怎么实现王权下村么?他们就是关键所在…….”李路的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抓得很紧,所以每个士兵都是李路的死忠,等他们退役回乡之后,他们就当起了基层官员的职责,有这么一大群死忠于李路的群体,李路基本上实现了对基层的控制。

    “殿下,你这一套很类似于秦朝啊…….可为什么媚娘看到的,却没没有像秦朝的问题,反而一副欣欣向荣的样子呢?”武媚娘继续问道。

    “这个嘛?媚娘,你看到没有,我靠的可是这些民众,秦皇靠的却是官吏,这就是差别……”李路笑着说道,“另外,前朝离着现在将近千年,社会生产水平不能同日而语,不客气的说,我治下的生产力水平也不是秦皇能拥有的,当然了秦皇做的已经是那个时代最好的了…..”李路一不小心,把对自己影响很深的马列社会理论给说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