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长安变天-《重生大唐做可汗》


    第(2/3)页

    李治看了以后,依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你褚遂良真是可以啊,居庙堂之高,利用资历倚老卖老,威逼皇帝;处江湖之远了,又用资历求饶,托孤大臣了不起啊!李治已经受够了。

    其实贬褚遂良的罪名挺逗的,桂州离长安这么远,褚遂良又没带过兵,在那里举事怎么可能有胜算?编的也太不靠谱了,一般人都不会信吧。

    可是李治就是信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昏庸?他智商低?绝对不是,如此基本的常识李治不可能不懂,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就是他授意的,皇帝想要整这些人,许敬宗只是提供了借口而已。

    李治跟吴栩、许敬宗、李义府等有一个分工,如果是要整后宫的反对派,就由吴栩找理由;如果目标是大臣中的敌对派,就由许敬宗他们负责找证据,哪怕捏造都行,反正不能师出无名。

    李治总不能说他自己查出来这些反对派有问题吧,皇帝深居皇宫,怎么可能知道这么多事,骗人也得骗的像点,说得过去,否则不好跟老百姓解释,让他们相信

    李治认可了韩瑗等人荒谬的“谋反”,并予以处理,你永远都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

    其实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五十多年前,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宰相虞庆则勘乱成功,班师回朝,路经潭州临桂镇,对地形发表过一番评论:“此诚险固,加以足粮,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大意就是此地易守难攻。孰料这十七个字竟成了谋反的证据,最终被隋文帝诛杀。虞庆则并没有真准备谋反,只是那番话正好恰好契合了文帝的猜忌心理,五十多年后来济等人以同样的理由被贬,都是套路啊。

    现在褚遂良、韩瑗、来济都被赶走了,李治陆续起用杜正伦、任雅相、卢承庆为宰相。

    杜正伦原本辅佐李承乾,因为泄露了李二的话语,被外放谷州刺史,再贬交州刺史,太子被废后,干脆就流放了,后来尽管被启用,只在地方任职,难有出头之日,现在李治将他重新启用,杜正伦还不得拜谢天恩,紧密团结在以李治为首的中央周围,誓死效忠啊。

    任雅相原来是个武将,这回出将入相,来源于军事系统,加上他本来就是李治的心腹,如今腾出了空位,不给自己心腹还能给别人。

    卢承庆曾经被褚遂良整过,更重要的是他出身范阳卢氏,和李路极不对付,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加上卢承庆到地方待过一段时间,也算是个能臣干吏,现在拨乱反正,正好委以重任。

    环顾诸位宰相,已经没有长孙无忌的人了,这翦除完羽翼,只要等待时机,就能对自己舅舅下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