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农家卿染》

    最后陶卿染他们商议的结果就是陶卿染先在镇上买个小院子,让吴三娘住进去,方便照料铺子,品茹还是和陶卿染住在临水村,她言明想去的时候再去铺子看看,陶卿染也随她。

    可是陶卿染还是觉得人手不够,过了几天之后陶卿染决定给家里面买几个人回来。

    虽说现在品茹的铺子还很小,可陶卿染相信以后会有发展壮大的时候,还有自己决定要当地主,现在先培养几个人,以后好帮自己做事,自己人用着熟悉也放心。

    想到就做,陶卿染过了几天去了趟镇上,回来的时候带了两个小女孩,两个小男孩,四个孩子年纪都在八九岁左右,长相不是很出众,但几人最主要的共同之处就是眼神清澈干净。

    两个女孩子是亲姐妹,一个九岁,一个七岁,姓姚,大的叫红桃,小的叫紫叶,两个男孩子都是九岁多,一个叫方涛,另一个叫赵勇。

    几人初到陶家,显得还有些拘谨,陶卿染告诉他们:“你们既然来到我家,以后就是这个家的一员,我们家是农户,所以不用事事按照什么大户人家的规矩来,可是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你们以后都会是这个家的一员了,如果被我发现了你们有什么不好的心思的话,我是不会心慈手软的,当然,平时只要你们好好做事我自然也不会亏待你们。”

    棍棒加甜枣,几个小孩初到自己家,陶卿染自然要给他们树立起该有的观念,自己不打算像前世看的电视或小说那样将下人视为无物,可也不会给他们一种很好欺负的错觉,张弛有度才是王道。

    几人来到陶家之后,陶卿染安排红桃和方涛去帮助吴三娘打理铺子,紫叶和赵勇则留在临水村帮自己的忙。

    过了大半个月之后,品茹的铺子终于开张了,因为现在不是搞什么特别大的生意,横竖品茹的铺子方位还不错,因此只是在格子铺里面放上品茹这几年做的东西,有一些风格迥异的帕子,当然点子是陶卿染帮忙出的,还有一些小屏风,陶卿染给品茹他们讲过很多故事,品茹也是个聪明的姑娘,她把故事里的画面绣到了屏风上,一扇扇的活灵活现,连陶卿染都感叹自己这个妹妹骨子里真像是个做生意的老手。

    铺子开张那天也只是简单的揭了红布,品茹的第一家“暖绣格子铺”在大盛朝的一个边远小镇开起来了。

    是的,铺子名字是品茹自己想的,就叫暖绣,格子铺是陶卿染帮品茹加上去的,在她看来,用这个名字光看字面意思的话还算贴切,反正古代人也不知道格子铺,并且格子铺这个名字新颖别致,说不定会帮品茹吸引更多的客人呢。总而言之,品茹的格子铺生涯就此开始了。

    铺子开张伊始,并没有多少人上门,主要是暖绣格子铺确实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铺面,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在开张之前陶卿染开导过品茹,所以品茹也不急,她虽然很想看到自己的东西被大家喜欢,可是大姐说得对,做事情要一步一步的来,品茹相信自己,更相信大姐,大姐说她可以她一定可以的。

    三天之后,暖绣格子铺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