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责任和使命-《绝对权力》
第(2/3)页
范鸿宇连连摆手。
尤利民笑着说道;“小范,你也不用谦虚,这是探讨工作,有什么想法都说出来吧。”
“是,省长。各位领导,那我就班门弄斧了我认为,枫林工业园目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单纯依靠一两个效益好的工广,固然可以为财政提供一定的收入,增加一些就业岗位,但还不足以支撑整个枫林镇的高速发展。工业园必须成规模,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刚才令总指出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我们以电子厂,饮料厂为龙头,力争形成一个整体的产业圈。我相信,到明年,电子厂和饮料厂的销售业绩大幅度攀升之后,一定会形成有力的品牌效应,带动一批下游和外围工程入驻枫林工业园。工业园的二期工程,我们已经在筹划,很快就可以破土动工。这是第一步!”
范鸿宇侃侃而谈
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好奇的神情。
这还只是第一步?
“等镇财政的收入大幅度增长之后,第二步就是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从本质上来说,枫林镇暂时还只是一个农业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村人口,仅仅依靠工业园来解决,不太现实。至少在三五年之内,枫林工业园没办法消化所有的适龄劳动力。在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农业生产也必须更加重视起来。高书记和我还有其他班子里的同志都商量过,明年要全面整修全镇的水利工程,所有水库,山塘,弓水渠都要重新整修。水利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防洪抗旱的基础,必须要做好。其次是要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全镇人口的文化素质,首要就是解决青壮年文盲半文盲的问题。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占的比例太高,无论如何都不足以支撑一个大镇的全面高速发展。有关这个工作我们也已经有了全面的规划……”正在着手实施,各村的图书室都建起来,虽然都还很简陋,但只要坚持下去,持之以恒,肯定能见到成效。当然,各类基础教育,比如小学,中学的建设,也一定要重视起来,抓紧发展。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耽搁不得。”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大电力,交通和通讯设施方面的投入,争取在明年实现全镇村村通电,家家户户用上电灯风扇这些基本的家庭电器设施。三年之内,做到村村通公路,硬质路面。电话的普及率,要实现从无到有,争取三年之内,全镇每个村都安装不少于三台电话。公用电话,每个村都要有。彩色电视机,也每个村都要有。初步将交通和通讯网络建立起来。这些,都是全镇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基础。打好了这些基础,今后十年到十五年之内,枫林镇的高速发展,就有了足够的底气。所有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建设和升级,都只是为提高枫林镇全体镇民的个人素质打基础。无论到了什么,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发展,人口素质的竞争,永远是处于最优先地位的。群众的整体素质上去了,眼界开阔了,思想解放了,将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竞争力。枫林镇有六万人口,只要有百分之五的人行动起来了,那就了不得。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三千个老板,三千个先富起来的镇民,对于小小枫林镇而言,是个什么概念?能够带动多少镇民共同致富?到那个时候,小政府大市场的设想就能实现,政府就真的能转变功能,服务于社会,而不是管理社会。这样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说得好!”
尤利民轻轻一拍桌子,赞叹道,满脸都是赞赏之意。
在首都的时候,他就从范鸿宇嘴里听到了类型的设想,但那个时候,范鸿宇的所有设想,都还只是停留在口头和纸面之上,是个“空中楼阁”,似乎也还不是十分的完善。
短短几个月,范鸿宇就将这空中楼阁变成了摆在大家眼前的事实,而且提升到了一个理论的高度。
面对着枫林镇工业园的兴旺景象以及令和繁带来的大好消息,已经没有任何人怀疑范鸿宇说的这番话,终将――变成事实。
这位年轻的镇长,确确穴实有这样的本事。
“小高,小范,很好,看问题很全面了,不错啊实话说,在首都的时候,我并不怀疑你们描绘的美好蓝图,但真的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能付诸实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值得肯定!我赞成你们的设想和方案,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相信你们的目标,一定都能实现,枫林镇的经济也一定能发展上去,群众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好。枫林是革命老区,整个彦华地区都是革命老区,先辈们为了祖国的**自由和人民解放,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和牺牲,我们在做的每一位同志,都有这个责任和义务,竭尽全力为群众服务,让革命老区的群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幸福。这是我们党,我们政府的使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