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统帅部的决心2-《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血战至29日,罗店再告陷入敌手,刚刚从德国回国奔赴前线的黄维率67师奋力突入,旋即又被击退。目前前线各部已无力进攻,正在抢修工事,原地防御等待援军。”

    蒋百里听得阵阵心痛,“外**事专家对我军的战斗力的评估是准确的,火力密度、单兵素质和分队战术是作战的基础,而这正是我们缺乏的。

    3个精锐德械师,还有2个重炮团,加上坦克、空军助战,面对日本海军陆战队、商团中退役军人4、5000人,竟猛攻十天,伤亡数万而未成功,足见实力差距。我军既败在地面组织上,也输在飞机、舰炮这些重装备上。而这些缺陷又非短期内可以改善的,我建议,适当后撤,退出舰炮射程,空军加快补充,控制战场空域。”

    李宗仁对所谓的中央军充满鄙视,装备精良、待遇从优,打起仗来却愚蠢呆板,借机说:“此次我军第一次陆、海、空、步、坦、炮大规模协同作战,结果证明效果很差:步兵部队逼迫坦克冲锋却不知如何加以掩护,结果坦克被日军全部击毁;步兵失去坦克掩护后攻坚伤亡惨重,各部队也缺乏跟进保护,甚至出现一个营部队挤在一条街内被日军堵住街口全部击毙的悲剧。这样的战场指挥如何取胜?”

    程潜表示赞同:“陈诚来电报告说,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效,实在是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步兵与炮兵、战车协同作战的训练从来没做过。虽说都是精锐德械师,都是黄埔高才,但对现代战争的认识还有很大不足,兵力火力的组织需要在战后加以修正。”

    三战区司令冯玉祥见众人指责战场指挥,委屈地说:“冯某空有三战区司令长官之名,却指挥不动一兵一卒。所部都是天子门生、骄兵悍将,副司令长官顾祝同更是阳奉阴违,作战指挥从不向我汇报,建议意见均不采纳,实在不成体统。冯某愿意让贤到华北去。”

    俞济时看这些地方实力派把矛头对准了委员长很不高兴,但人家一个个都是一级上将、二级上将的,他也不敢言语冲撞,只好岔开话题说:“此次会战空军表现出众,8月14、17和19日多次出动轰炸日军目标,并与日机爆发激烈空战。8月14日,第4驱逐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率所部飞机于杭州笕桥机场上空击落敌机6架、击伤多架,首创中日战争史上击落日机的纪录。振奋人心啊”

    李济深说:“空军首次参战,打出了军威国威,值得庆贺,但我们的飞机性能较差,数量太少,开战以来多数时间还是日本飞机在天空肆虐,我军吃亏很大。建议政府加紧采购,培训飞行员,尽快扳回劣势。”

    冯玉祥自战场归来有亲身经历,补充道:“飞机要买,大炮也不足呀,75炮威力小难以摧毁混凝土工事,炮兵第10团的100毫米加农炮和炮兵第8团的150毫米榴弹炮威力大,可无法巷战,而且作为压制火力数量太少,建议配备120口径的重迫击炮,随营连进攻。野战部队扩大榴弹炮、加农炮的编制数。”

    俞济时心说你们这些地方实力派哪家没有兵工厂、走私来那么多新装备,现在都跑到这哭穷,不知道国库空虚吗?就江南五省市的税收,又是中央军、又是政府、既要救济灾区、还得转移民众,你们谁伸过手?就会挟洋自重敲竹杠。

    他看其他人都等着蒋介石发话,只得出面解围解释说:“国府现在正在努力补充装备,德国已经与日本结盟,不可能获得他的装备。美国口称中立,宋部长正在活动,争取通过民间渠道获得支援。目前只有苏联政府愿意提供飞机大炮,正在接洽,请诸公再宽忍几日。”

    李宗仁看出战事组织的混乱、准备的仓促,担忧地问:“战事仅仅一个多月,耗钱过亿,死伤十万,而和平仍遥遥无期,不知物资能否支撑?”

    “战前储备有5亿发步机枪弹,3亿发是库存,2亿发分发到部队。库存中有6000万发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武昌有4000万发,南京1亿发。山野炮弹22万发,步兵炮、迫击炮弹50万发,战防炮弹3万发。这些弹药够二十个德械师三个月用。”

    冯玉祥心有余悸地问:“内迁的兵工厂何时能够恢复生产,这一打起来才知道,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拼的就是火药。过去国内交兵,打几炮,放几排枪,提着大刀一冲就完事。这回好,连鬼影子都没见着,炮弹、炸弹就铺天盖地打过来。阵地上机枪不停地打,还是封锁不住敌人的火力点,一天几个基数都不够打,消耗太大,战果却很小,前线官兵都觉得窝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