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独立一团-《浴火重生西路军》
第(2/3)页
整齐的脚步声把各连带到新的训练区域,训练场上再次被口令声、喊杀声、干部的催促声淹没。
在张有道、徐明的组织下,白天训练晚上学习,让这些出身草莽、靠着骨子里的硬气坚持到今天的庄稼汉渐渐明白了阶级、国家、民族,明白了**的意义和目标,知道了党的新政策、八路军的历史和责任。也知道了东北军区的战略任务,采取的策略,**团承担的北满骚扰使命和当前的训练标准。
按说汪雅臣35年就加入了中国**,而介绍人就是侯启刚,这个读过水产学校,学过商业,上过大学,熟读过马列主义原著,写过多篇理论著作的才子是抗联中少有的大知识分子,他们的组合应该能对十军进行扎实的政治理论熏陶。然后侯启刚是个很孤僻怪异的人,加上患有严重的风湿病,一直无法正常工作,除了发展几个干部入党,就是机械呆板地推行左倾路线受到部队中高层的坚决抵制,一个月后自动离去。
他本人被上级组织认为是右倾分子而长期受到冷落,十军则长期没有政治干部开展思想工作,全靠胡子队的规矩来维持。直到陈海松指定十军留在哈尔滨配合牵制行动,抗联总部才以熟悉情况为由又将他派回来。试想这样的一个领导班子对部队的政治素质的提高能有什么帮助?
一开始十军的老人对口如悬河,新名词一套一套的张有道挺反感,这不和以前各部队配备的苏联留学生担任的政治部主任一样夸夸其谈吗?咱军里的侯主任走路病病歪歪、说话唧唧歪歪、打不得仗、走不得路,还老是批评这个训斥那个,怎么八路军干部也是这样?等上了训练场,张有道射击96环、投弹58米,刺杀一对仨,五公里越野轻松第二的成绩让全团上下刮目相看。平时又态度和蔼、耐心细致,问寒问暖,查岗查哨,渐渐得到大伙的认可,受到尊重。
徐明身材不高,一张娃娃脸却不苟言谈,做事认真,要求近乎苛责。虽然不打不骂,但折腾人的法子层出不穷,每天训练结束把大家累得贼死,晚上动不动就紧急集合、营地遇袭,白天哨所被摸、弹药库被炸、行军被伏击之类的险情更是不断发生,大家筋疲力尽他却说这是训练大家的战场警觉。要想在战场上生存下去,随时都要做好战斗的准备,学会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好多以前当过胡子、山林队的官兵借训练之机与他交手切磋。结果拳脚上无三合之敌,上手就是杀招,简洁却实用,十个人十种倒法,快得出奇,准得要命。射击固定靶基本不瞄,枪枪红心,抬****响、乌鸦麻雀应声坠地。投弹五颗颗颗能扔在65米外的箩筐里。这样技艺超群的指挥员让胡子们没了骄傲的本钱,只能乖乖地跟着他往死里练。
还别说,就在处理了十几个违反军纪、退伍了三十多个训练不达标的战士后,**团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说脏话的、发牢骚的、偷懒耍滑的、巴结上司的、占别人小便宜的越来越少。因为这个队伍看重的是军纪、看重的是训练成绩,主持整训的领导更是铁面无私、用人只看能力。慢慢地都老实了、踏实了,服从命令、认真完成训练科目、团结战友成为习惯。队伍走整齐了、歌声嘹亮了、训练自觉了、成绩上去了。
汪雅臣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刚开始徒手五公里越野,拼了命跑得气上不来,腿抖不停还用了30分钟。现在负重20多斤,25分钟就能轻松到达。射击更是变得简单,每人几十发子弹不是白打的,反应动作快很多、瞄准时间大大缩短。投弹原本是庄稼汉的强项,可就怪了,五大三粗的一个壮汉扔个三十米都费劲。还是训练方法的问题,现在有了徐明的手把手指点,一半的人过了50米。
五十多个原来的干部通过考核留下30个继续呆在营连排级岗位上,十几个还在当班长,还有十来个被调整到后勤部门。一百多士兵因为表现出色被吸收进干部培训队和干部们一起学习政治理论、军事指挥、部队管理。八路军干部需要掌握的知识还真是多呀,需要记的、写的真不少,没文化的还真是没法适应。
部队规定半年后能认会写少于200字的要退伍、少于500字的不能当班长,少于1000字的不能当干部,张政委说这是**的需要,是部队发展的基础。这可好晚上连里的扫盲班、班里的识字组成了战士最愿意去的地方。过去有事没事聚在一起喝酒吹牛聊女人,现在都找个犄角旮旯捧着一本油印小册子结结巴巴地朗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