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老干部-《官道之平步青云》


    第(2/3)页

    从兜里摸出老花镜带上,陈嘉根很是仔细地看着这份改造方案,甚至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进行推敲,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骇然。

    这份文件,似乎并不是定稿,也显然不是为了应付自己专门做的。因为上面不光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批注,还有许多删减变动的痕迹。可其手笔之大,根本就不是要在现有基础上修修补补,而是一举砸烂旧格局,涅槃重生。而改造之后的东江钢铁厂,将不仅仅只是钢铁厂,将成为跻身全国钢铁行业前三甲的钢铁集团。

    过了半晌,陈嘉根才放下文件,惊疑地看着林辰暮问道:“这个是东江钢铁厂的改造方案?照这样算下来,要花多少钱啊?”

    “初步预估要一百六十亿。”林辰暮淡淡地说道,就像说的不是一百六十亿,而是一百六十块。

    “一百六十亿?”陈家根如同被雷击一般,身子一震,脸上突变,失声道,“你哪来的那么多钱?”满脸掩饰不住的惊讶,看着林辰暮的眼神也就不一样了。

    也就在几分钟之前,林辰暮在他眼中,还只是一个愣头青,可此时,林辰暮陡然间高深莫测起来。要有这么一大笔钱,他都能重打造一个全新的东江钢铁厂了。

    可随即又觉得有些不太可能,整个武溪全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才五百多亿,林辰暮哪去找这么多钱去?

    林辰暮端起茶杯慢慢喝了一口,轻描淡写地说道:“陈老,钱的事情我是这样考虑的,伸手要一点,自己凑集一点,然后再去融资一点。三管齐下,同时,积极和国际知名的钢铁企业开展合作。”

    陈嘉根就觉得有些不靠谱,这说来当然简单,可真要操作起来却是困难重重。先说伸手要,往哪儿要?省市财政都紧张,即便有点闲钱出来,虎视眈眈的可不少,为了要到钱,那可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分钱都不是那么容易要来的。自己凑集又能凑集到多少?这是一百多亿,不是一两百万,别说高新区了,就算武溪,杨卫国想要整治一下锦南河,都因为囊中羞涩而不得不暂时搁置,再青睐林辰暮,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融资?就更不靠谱了,就钢铁厂这个烂摊子,谁会把钱往里面扔?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林辰暮拿出的改造方案,观赏性是无可挑剔的,可却根本就不具备操作性。

    “林书记,你不是跟老头子我开玩笑吧?”陈嘉根就没好气地说道。

    林辰暮却微微一笑,说道:“虽然整个方案还只是草案,不过我们已经跟香港的国兴集团进行了联系,国兴集团很有兴趣跟东江钢铁厂合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