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江年笑而不语。 钱有亮本就是个聪明的人,从对话之中,哪里还听不出是谁给孩子的糖,但是他为人和善,并不打算深究这件事儿,微微一笑说道:“谁给的糖果不重要,孩子没事儿就行,玉春嫂,时间不早了,你快去做饭吧,家里多了两个人,多准备一些。” 玉春嫂不情不愿的去了厨房。 钱有亮则带着江年和杨朵去看他们的房间,同时说起玉春嫂来,“我父母死的早,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当初也没少去玉春嫂家蹭饭,所以她以后有什么做的不对的事情,你们多担待着点。” 这话分明是说给杨朵听的,毕竟杨朵以后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而江年只是个外人。 别人的家事,江年懒得参与,不过看玉春嫂这性子,杨朵以后少不了麻烦。 很快,江年就被带到了自己的房间。 房间不大,也很凌乱,这让憨厚的钱有亮有些不好意思:“平时工作忙,也没有时间收拾,你就将就下。 ” “不碍事,我自己收拾收拾就行。”江年笑着说道,同时心里不禁感慨,钱有亮养殖场办的再好,背后却没有个勤俭持家的女人支持。 这让他不禁又想起林莞来。 他是幸运的,林莞的通情达理,勤俭持家,让他在外面工作几乎没有后顾之忧。 想到林莞,他就恨不得立马将养殖场的技术全都摸清楚,然后飞回林莞身边去。 独自收拾了一下房间,江年正休息片刻,钱有亮又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递给江年:“这是我这几年养猪做的笔记,你没事儿的时候看看,会对你有所帮助。” 江年顿时眼前一亮,如获至宝,对钱有亮更是充满感激之情。 在这个年代,大规模养猪几乎是一片空白,就更别说会有生猪养殖的书籍可供人们翻阅学习了,钱有亮的笔记是他这几年的养猪的总结和经验,这无异于是他事业上的制胜法宝,现在就这么给江年翻看,可以说是毫无保留了。 “这......让我如何报答?”江年忍不住说道。 钱有亮摆了摆手。 “不用你报答,我只希望日后你的养殖场办起来,其他人想像你学习时候,你也能毫无保留,光靠你我二人,想要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吃得上猪肉是不可能的,得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行 。” 江年心中感动。 这个年代的人,似乎都肩负着时代的责任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