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后者沉吟片刻,笑着给出了答案。 “等紫禁城修好的时候!” 提及修建这北京新都,李弘壁也是感慨不已。 北京新都。 历史上在永乐四年,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南京故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而后到了永乐十五年,又下诏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直到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才终于建成,前后一共耗时整整十五年,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简直不可估量! 新都修建完毕的当年,朱棣就迫不及待地下诏正式迁都,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以南京为留都。 然而因为李弘壁的到来,大明王朝的历史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就是水泥混凝土的使用,大大加快了宋礼疏浚大运河与北京新都的修建工作,并且修建这两项大工程大项目的主力,也由朝廷征发抽调民夫青壮,改为了征用倭民倭奴,因此单对大明而言,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知道降低了几百上千倍,民间百姓也对此不再充满怨恨。 为什么总有人说永乐皇帝“劳民伤财、好大喜功”? 因为他确实劳民伤财啊! 比如太液池东侧,胡元的大都宫城。 元朝的皇城面积很大,宫室布局上也更为分散,是以太液池中的琼华岛为中心,作为元朝的大内禁城。 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开始兴建大都宫殿始,到大将军徐达攻克大都城,历百年经五世十一帝的营建,大都宫殿巍峨壮观,奢华富丽,乃是当时的世界中心。 然而因为战火波及,这座奢华都城也全都被付之一炬,取而代之的是燕王朱棣的燕王府。 也就是后来北京紫禁城的主址所在。 现在北平新都外围基本上修建好了,接下来自然就是修建北京紫禁城了。 按照南京紫禁城的标准,庙社、郊祀、坛场、宫殿、门阙等等皆需要一应俱备,本身就不是一个小工程。 按照史书记载,这北平紫禁城建成之后,共计屋舍八千三百五十楹,比只有一千六百余楹的西宫可谓宏大了很多,就是相较于南京紫禁城,也是更加的富丽堂皇。 旧燕王府也被朱棣重新翻修成了西宫,连同部分皇城在内,总共修了十五年之久。 毕竟这座即将拔地而起的北平紫禁城,将会成为大明的宫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不出现意外,北平紫禁城都是大明皇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