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食盐!-《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第(2/3)页

    很快南京传来了皇帝陛下的诏书,江枫、王开文等人正式被册封为某地盐商代理,也就意味着他们正式成为了皇商。

    随即这些富商巨贾交割完了银子,就立刻动身赶去自己的代理地,着手准备接收这一座座的金山银山。

    半个月后。

    北京新都。

    李弘壁正忙着建造紫禁城,或者说水晶宫。

    他却是浑然不知,那推入民间的雪白新盐,瞬间就在全天下掀起了滔天巨浪!

    这盐法改革自然是革故鼎新,去掉以前不好的,转而推出现在的好东西。

    盐法如此,食盐更是如此。

    早在着手盐法改革之前,李弘壁就调查了一番市面上的食盐,从劣到好依次分为海盐、池盐、井盐以及最上等的青盐。

    这海盐市场上卖也就是六七十文一斤,但是这池盐、井盐却是要上百文一斤,这最好的青盐据说要两三百文一斤。

    但是这池盐、井盐、青盐虽然好,它的产量却是并不多,特别是这青盐,产量极低,而盐丁灶户的海盐虽然味道不好,但是产量却很高。

    毕竟海盐海盐,就是煮海为盐。

    在海边滩涂的山坡上面,支起一个个茅草屋,屋子里还有一口大铁锅和一个灶台,这就是煮盐的地方。

    这用海水煮盐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的时期,煮盐这个传统一直到晒盐方法的出现才逐渐慢慢的被淘汰掉。

    李弘壁为了了解行情,特意每样盐都让人去买了一些回来。

    可是经他仔细观察,这锅里面的盐,和后世吃的盐有很大的区别。

    后世超市里面买的食用盐都是雪白、雪白的,呈微小的颗粒状,可是海盐、井盐、池盐这些都是白中带黄结成一团、一团成块状,看起来和冰糖的形状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冰糖那么白。

    然而真正悲惨的却是,灶户盐丁辛辛苦苦煮一锅盐,不过得到四斤海盐。

    煮这一锅盐,光柴火都要好几文钱,而这四斤盐也仅仅只能够卖二十文左右,还要被那些衙役官差抽掉几文,算下来也仅仅只能够赚七八文。

    但李弘壁却记得,盐在古代那是和铁一样,属于官方专卖的东西,价格一直以来都比较昂贵,绝对不是便宜货,不应该只卖五文钱一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