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他们又怎么会知道知道,岳飞背负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到底有多沉重? 他若是会反,当初那十二道金牌令箭就不可能将他从前线劝下。 更不可能束手就缚被关入大牢! …… 【在高宗病逝之后,陈亮等主战派十分兴奋。首先亲自到建康(南京)、京口(镇江)一代考察地形,为北伐作准备;然后又第三次上书孝宗皇帝,筹划北伐大计!】 【陈亮本想要求朱熹、辛弃疾与两人前往鹅湖一会,共同讨论北伐局面及自己的对策。当时,已有风闻朱熹和辛弃疾将被重新启用!辛弃疾是天下闻名的主战派,朱熹也是主张北伐收复故地的!】 【二人极有影响力,只要二人重返朝堂,北伐大业必然可成。】 【然而此时的辛弃疾已经经历了二十年的仕宦飘泊、6年的乡间退隐,加上岁月的无情侵蚀,已使他筋力衰退,兴味懒散。而朱熹则因为怕与辛弃疾过从甚密,引起理学同门周、王的误会,影响自己出山当官的前途,借故不来。】 【辛弃疾的最后回词是一曲着名的小令《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这年农历九月初十,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爱国之心离开了人世。】 《真正的遗憾往往就是这么悄然铸成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武第一唯有辛弃疾!稼轩先生千古!》 《假如那赵构早死十年的话,说不定一切都不一样的!》 《假若真的存在朝运一说,在辛弃疾时候大宋的国运应该就崩塌了吧!》 万朝文人看着这位词中之龙的坠落,一个个都缄口不言起来。 他们想不通,这样一位时刻心怀百姓苍生的豪杰,怎么就无法得一个善终呢? 哪怕真的注定会失败的话,也请让他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吧! “可怜白发生!” 不知多少人隔着无数时空异口同声地叹了一句。 那是何等的壮志难酬与遗憾,才写得出这般心如死灰的寂灭? 大唐。 诗仙李白眼神不断在天幕上闪过。 对于这位同样怀才不遇的后辈,李白瞳孔中难得透出了几分敬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