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番议论倒是有趣,后世之人竟如此评价大清皇帝。 所谓政治机器,不过是懂得取舍之道罢了。 朕当年统一六国,焚书坑儒,岂不更显决绝? 这位乾隆倒也有几分见地,知道该断则断。 不过与朕相比,他未免太过优柔。 亲自牵马赔罪? 若是朕,根本不会犯这等判断失误! 即便失误,也无需向臣子认错,天子自有天子的威严! 处置亲近之人,朕更是干脆利落! 母后有不臣之心,朕便将其软禁! 这才是真正的不徇私情! 说他分得清公私? 哼! 朕从不需要分清,因为朕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 什么君臣之情、师生之谊,在朕眼中都是虚妄! 统一天下、法令天下,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 三国位面。 看罢天幕上的议论,曹操捋须轻笑。这 治国理政,哪能儿戏? 吾在许都时何尝不是这般? 朝堂之上,该杀杀该罚罚,绝不手软! 魏王那般疼爱,犯了军令照样重责。 曹昂虽是亲子,该死战场时也不曾阻拦! 这哪里是什么政治机器,分明是为君者的本分! 不过话说回来,吾对待文人雅士,何尝不懂得温情? 杨修虽死,诗才仍为吾称道。 荀彧多次相左,吾依然倚重。 这般说来,倒也与这乾隆有几分相似。 只不过吾更懂得权衡之道,既要御下有术,又要保持威严! 身为人主,当如星辰,明暗有度,进退有据! 【说起乾隆朝最显赫的红人,非和珅莫属了。】 【这位满族旗人,从一个普通笔帖式,愣是爬到了军机大臣的位置。】 【乾隆对和珅宠信有加,甚至还让自己的女儿下嫁给和珅的儿子,这让和珅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国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