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们说对现在的生活已经很满意了,没必要再去跟那些文人抢饭吃,不然只怕这好不容易过上的好日子,转眼就没了啊!” “他们知道我向着他们,但小鬼难缠,真要是惹怒那些文官老爷们,日后有的是苦头给他们吃!” 朱棣和姚广孝闻言一怔,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他没有想到,这些匠人对官员的恐惧,已经刻进骨子里了! 这些匠人的话不难理解,说得好听点是温饱即安,说得难听点就是怕了! 这不是怂,而是真正的怕! 他们害怕开创匠人入仕为官的途径之后,会遭受那些缙绅官员的敌视,故意为难他们这些匠人! 如果真这样的话,他们现在好不容易得来的温饱生活,自然也就没了。 但是在李弘壁眼中,这样子可不行啊! 大明想要走强国之路,少不了这些大国工匠技术性人才。 但培养大国工匠,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必须要给他们安稳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发创新里去,将精湛工艺传承下去! 如果有的选择,李弘壁是真想将读书人的优渥特权,直接变成大国工匠的专属特权! 温饱不愁,生计不愁,只需要不断研发创新! 这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不能实现,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 现在,他需要做的是,先为工匠子民提供一条晋升道路。 “陛下,恩师,可曾听闻过“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就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脊梁,就如先秦的李冰父子、三国的马均、隋唐的李春、前宋的沈括、前元的黄道婆……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让我华夏的科技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些人都可以称之为大国工匠!”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科学技术才会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才能够提高,一如解缙培植出土豆这般,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功绩!” “如果没有他们,那我华夏至今都还处于蒙昧时期,茹毛饮血,落后可笑!” 朱棣选择了沉默。 姚广孝沉思片刻之后,还是开口道:“可是弘壁,若是天下人都觉得从事匠人职业比种地更有利益更能尊严,谁还愿意躬耕于田亩之间?这也是历代重农而抑制工商的主要原因,毕竟器物好坏顶多影响美观,可是无粮可是要死人的。” 这是一个思维误区,所有人都认为,工商业地位的提高会影响到粮食的生产,一直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直到如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