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大明宝钞,狗都不要,顶风能臭十里地。 不过现在是永乐年间,宝钞还算有些价值。 然而朱老四连搞很多重大项目,又一直在打仗,以致于国库空虚财政紧张,李弘壁打下倭国之前,朱棣就伙同夏原吉变相削减官员俸禄,规定京官的俸禄三成给米,剩下七成则“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这就是“折色”。 而且还将胡椒、苏木等种奢侈品当作俸禄发放,且官方规定的折色价值低于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变相降低了官员的俸禄。 本来官员俸禄就低得离谱,老朱家的天子还时不时拖欠折色,这让官员们怎么活? 这里面,宝钞是最饱受诟病的地方。 大明立国之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英明神武的太祖高皇帝为了缓解朝廷南征北战的财政压力,大力推行宝钞纸钞,将其定为国策。 当时国内的政府税收收入,加上铜钱不足等问题,导致朝廷难以应对各项开支,最终朱元璋发行了大明宝钞。 大明宝钞发行后,对于政府解决国内财政压力的效果是明显的。 毕竟这宝钞名义上就是官方货币,朝廷可以无限印刷,没钱了再印就是。 然而这种不加限制的大肆滥印滥发后,这宝钞自然就会贬值,最后沦为人人弃之如敝履的废纸,掉在地上连狗都不愿意去踩一脚! 洪武八年推行钞法,一两白银换一贯宝钞,四贯宝钞等于一两黄金! 但是到了洪武三十年,一两白银可换十四贯宝钞! 而后到了永乐元年之时,一石米的价值已相当于宝钞十贯! 要知道,在洪武八年之时,一石米的价格用宝钞一贯即可购买! 也就是说,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大明的宝钞已经贬值了十倍有余! 这贬值速度,快得令人心惊肉跳! 如果再不想办法加以解决,那宝钞将会持续不断地贬值,而大明王朝的信用体系也会彻底崩塌,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李弘壁思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开设国家银行,利用国家银行宏观调控大明王朝的经济,并且发行新型纸币取代宝钞,慢慢将宝钞全部收回,彻底稳住大明王朝的经济体系。 但是难点在于,开设国有银行,那就必须准备好足够多的储备金,就算出现恶意挤兑的现象,国家银行也能够直接兑换出银钱,以此保证纸币的信誉! 而这一次品鉴会收获的八千五百万两白银,无疑就是最佳的银行储备金! 第(3/3)页